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鱼漂多用较轻的材料制作而成,现在的鱼漂多为化学制品,或是用鸟类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根据鱼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为中空鱼漂和实心鱼漂。中空鱼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应灵敏;实心鱼漂的稳定性好,但不太灵敏。根据鱼漂形状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卧漂和立漂。卧漂就是常说的七星漂,钓鱼时数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灵敏度高,扬竿时震动小,但不适宜风浪大时垂钓。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鱼漂,常见的有棒形、锥形、圆形、陀螺形等等。
1鱼漂的种类
按照钓法的不同大致分为软漂和硬漂两类。
软漂主要存在于中国传统钓法中,“主要是指依托于鱼线之上进行标记的一种鱼漂形式”。
硬漂,主要是指独立于线外单独存在的一种标记物品,主要存在于日本的悬锥钓法中,后传到台湾形成独特的台式钓法流入中国,最后国人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发展成为今天的独特的华氏钓法,截止2014年市场上普遍所讲的鱼漂就是指的硬漂。
2鱼漂的结构
鱼漂(硬漂)主要分为漂尾、漂身、漂脚三部分组成
2.1漂尾又按照空心和实心分为“软尾”“硬尾”和“龙凤尾”三种。
软尾:多为空心主要采用PVC等塑料材料制成,浮力比较大,灵敏度相对比较低,反映出的鱼讯比较滞后。
硬尾:多为玻璃纤维制成,浮力相对较小,但灵敏度相对比较高,反映出的鱼讯比较及时。
龙凤尾: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浮力相对一般,灵敏度高,但对于鱼讯的掌控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
2.2漂身:按照材质可分为:轻木类、草秆类、禽羽类、新材料类、拼和类
轻木类:一般选用密度较粗、重量较轻的木头作为原料,其主要代表为:巴尔杉木、梧桐木、桐木等。其中以巴尔杉木,产地较广、材质偏轻、资源充足、价格便宜等优势被普遍采用。
草秆类:一般选用质量较轻,耐久度高的一些草秆皮或草秆芯为原料,其主要代表有:芦苇、通草、茅草等。其中又以芦苇居多。
禽羽类:一般以禽类尾部的羽毛杆为原料,其主要代表有,孔雀羽、鹅羽等
新材料类:一般以PE\PVC\EVA等材料为主。
拼合类:多以两种以上的材料拼接而成
2.3漂脚:大致分为碳脚、竹脚、钢脚等,漂脚的材质不同,自身的重量就不相同,漂脚越重整支鱼漂的重心就会偏下,使鱼漂入水后翻身站立的时间缩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身快。当我们钓浮的时候翻身快的鱼漂能及时给钓鱼人传达准确的鱼讯,但由于漂脚过重的鱼漂如水下行速度过快,因此不太适合钓行程使用,截止2014年是比较常见的多为碳脚。
3常见鱼漂的材质特点
巴尔杉木(BALSA):为木质中最轻的一种,产地较为分散,根据重量不同分成很多等级,等级越高材质越轻,一般国内高等级的原料多来自于南美洲的国家。用它来做漂身的优点是自重合适,能克服风阻,既稳定又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极佳的稳定性,长时间水浸日晒不变形也不爆裂等特点,在市场上见到的巴尔杉木鱼漂,一般多采用漂白、碳化等工艺进行加工。其特点也各不相同。不漂白的表面有浅棕色木纹,稳定性最好。漂白后的浮力会大一些但是长期浸泡有吃水现象,碳化后的巴尔衫木质量更轻浮力要更大一些,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芦苇:一种生长广泛的常见植物,枯萎后的芦苇杆质地较轻,是理想的鱼漂材料。用它来做鱼漂主要的特点是重力均匀,浮力适中,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鱼讯较为准确反映较快,漂身多为细长下行平稳。市场上常见的芦苇漂还有去壳、碳化等工艺。去壳后的芦苇需要优质的防水漆来防止吃水的问题,但去壳后的同款漂型浮力会大大增加。碳化后的芦苇质量会变轻,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孔雀羽:孔雀羽制漂分为硬羽漂(带壳孔雀羽漂)与软羽漂(去壳孔雀羽漂)两种,硬羽漂自重较大,为追求吃铅量而不得不增大体积,导致灵敏度下降,不增大体积漆水的难度又很大,孔雀羽壳后的质量相当轻,由于大直径的孔雀很少,所以大部分去壳孔雀羽浮漂的直径都不大。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制做成细长身的漂。
这种材料制成的漂讯号真实、沉稳。软尾去壳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
4鱼漂的专用名词
漂目:鱼尾上一段一段的颜色称之为“目”主要起到标记的作用,由最顶端至漂身分别称之为1目、2目、3目…等,不同钓法所用的鱼漂目数的多少和大小也不相同,这都取决于钓法和钓鱼习惯。某些特殊用途的鱼漂会将最尾部的前几目加粗,称为“放大目”
吃铅量/吃铅比:鱼漂调平水时,铅重除以漂重得出的数。吃铅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线组的搭配,吃铅比大的浮漂线组整体重量大,稳定性好,顿感弱,下行幅度大,有助于线组快速定位提高垂钓效率。;吃铅比小的浮漂线组整体重量轻,灵敏度高,顿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