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联系我们

广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村路20号
电话:020-84109697
手  机:13924017629
电子邮箱:gmflfa@163.com

自然保护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6/3/29 15:13:42

1.保护区介绍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雷州市西部海域,即国家一级渔港企水港和国家级中心渔港乌石港之间,范围为E109°30′N20°44′、E109°44′N20°44′、E109°39′N20°32′、E109°48′N20°32′四点连线海域,总面积46864.6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8527公顷,,缓冲区面积13664公顷,实验区面积14673.67公顷。保护区已记录海洋动物超过600种,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儒艮、中华白海豚、大珠母贝(白蝶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江豚、宽吻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布氏鲸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珊瑚礁、海藻场与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独特,其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保存较完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科研价值。


中华白海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本保护区于1983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建,原为雷州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设立保护区管理处;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由白蝶贝扩大到多种珍稀海洋生物,并更名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经广东省编办批准更名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基地设在雷州市北和镇刘张村海边,建有办公楼、科教中心、科研基地等基础设施,并配置了管护车、执法艇等管护设备,集日常执法巡护、资源监测研究、动物救助养护、科普宣教等管理功能于一体。多年来,本保护区管理局扎实打好保护区的管护基础,同时不断加大保护区巡护执法和科教科研力度,确保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推动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共管共建,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棱皮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以稳健的步伐,朝着建设先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迈进,努力建成集保护、科研、宣教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保护区,打造一个珍稀海洋生物的乐园和生态文明窗口,并大力挖掘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作用和社会作用。

2.生物资源

(1)主要保护对象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儒艮、中华白海豚、大珠母贝(白蝶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江豚、宽吻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布氏鲸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珊瑚礁、海藻场与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大珠母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2)重要的种质资源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清洁的海水水质、相对复杂的以玄武岩为主的砂砾、岩礁质海底,发育有成片的珊瑚礁,使许多珍贵稀有的水生动物聚集于此,形成种类繁多的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记录的各类水生动物物种总数为601种,分别列入7门、18纲、57目、209科,其中,鱼类247种,软体动物206种,节肢动物79种。


文昌鱼(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本保护区海底的气孔状构造玄武岩十分适合贝类的附着生长,保护区海域分布着丰富的珍珠贝类和经济贝类,是我国南珠的发源地之一。保护区海域的珍珠贝类有8种,其中,大珠母贝(白蝶贝)、珠母贝(黑蝶贝)、马氏珠母贝、长耳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是重要的珠母贝资源,特别是白蝶贝所产的白珍珠和黑蝶贝所产的黑珍珠是国际珠宝市场上最名贵的珍珠。

本保护区砂砾海底与成片的珊瑚礁、海藻场等,为许多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是鱼类的重要繁殖、生活场所。保护区的鱼类超过200种,初步评价出可列为主要种质资源的有20种左右,主要为石斑鱼类、鲷鱼类等名贵鱼类或经济类。


珠母贝

3. 生态系统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主要有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藻场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在刘张村对开的5~10 m水深范围,调查共记录到珊瑚物种5目、17科、40种,其中以石珊瑚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5%,其次是柳珊瑚,占总种数的37%。几项水环境指标表明,区内海水环境适宜珊瑚生长的要求。


马氏珠母贝

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东北侧和东南侧分布有海藻场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大型海藻生长在浅海区的玄武岩上,分布在至少4个不连片的区域,海藻场相对珊瑚礁的水深要浅,更靠近岸边。

保护区及其周边的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底质类型多样,既有岩相、沙相潮间带,也有红树林泥相。红树林以白骨壤和秋茄为主,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沿岸的港口船埠等区域。


企鹅珍珠贝

4. 气候

雷州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海水终年温暖不冻。年均温在23℃以上,最冷月均温超过15℃,极端最低温一般大于4℃,全年无霜。0℃左右低温仅见于个别年份。年降水量1300~1700毫米,由东向西渐减。降水集中夏、秋两季,多暴雨。12月~翌年3月的降水量不及年总量的10%,且年变率大。一般10年有6年春旱。海陆风明显,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均风速3.5~4米/秒。夏秋间多台风暴雨。


花点石斑鱼

5. 价值地位

雷州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沿海保护最完好、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热带典型生态系统之一。是中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近岸典型,其核心区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共有30种水生动物受到国家法律或国际公约保护,还有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的极危、濒危、易危物种名录40种,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热带近海珍稀水生动物的避难所。

该保护区与广东海洋大学、中大、华师、南海研究所等多个院校合作,对保护区内白蝶贝的育苗增殖放流、长竹蛏的育苗等多种珍稀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并实施保护区资源调查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正准备在该保护区设立科研科普教育实习基地。


海藻场


红树林


珊瑚礁

(资料来源:文字来自百度百科和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站,图片来自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站,有删改)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协会新闻| 行业动态| 会员风采| 基地创建| 合作前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