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10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广东大厦举行《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主持人陈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系统提升我省渔港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为促进社会公众全方位了解该行动方案,凝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汕头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陈松: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先生,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蔡伟科先生,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志涛先生。现在,有请高庆营先生介绍《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的总体情况。
高庆营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系统提升我省渔港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已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为便于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该行动方案,凝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简要介绍《行动方案》的编写背景。
“十三五”以来,广东以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布局“渔业大棋”,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以来我省水产业连续两年领跑全国,水产品总量婵联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840.71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75.81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746.65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0.4%增加到2020年的85.25%,年涨幅2.4%。草鱼、罗非鱼、鳜鱼、鲈鱼、乌鳢等28个养殖品种及多个水产苗种产量均列全国首位。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37万吨,预计有望继续领跑。水产品的充足供给和水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为丰富全省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海洋捕捞业也在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一定成绩,5个捕捞品种也列全国首位。我省登记在册渔船29500多艘,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渔民约24.4万人,沿海共建有112个渔港,为渔船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我省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及统筹省财政专项资金,共投入18.7亿元,实施了56个渔港建设项目,我省渔港保障渔船有效避风率从2015年的33%上升至65.5%,增辐为全国之首。
2021年以来,广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上,精心设计实施“九大攻坚战”行动,打牢补齐乡村建设的短板和最后一公里。为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渔港建设攻坚行动作为“九大攻坚战”行动之一。
《行动方案》围绕3个重点工作,形成“1个方案”和“若干个具体工程方案”的“1+N”模式。我厅多次赴省内沿海地市实地调研,系统摸查底数,总结经验做法,并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最终经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行动方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动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第一个阶段到2022年,对渔港防风减灾、环境整治、渔港经济区建设、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美丽渔场建设、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海洋牧场建设等作出阶段性要求,明确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65%以上。
第二个阶段到2025年,进一步提高并量化任务目标,如新增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0个、美丽渔场100个,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二级以上渔港全部建立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海洋牧场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渔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等。
第二部分是工作原则。《行动方案》将按照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坚持陆海统筹、融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完成总体攻坚目标。
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分为推进渔港建设攻坚行动、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3个方面(可以简单归纳为“港”“塘”“海”)共14大举措,按照时间进度细分为20小项。
一是推进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此为“港”)。主要开展编制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实施美丽渔港面貌提升、推进渔港经济区及渔港项目建设、开展沿海渔港升级认定工作5大举措,明确8项任务目标。其中:2022年计划完成全省17个渔港经济区“渔港一张图”系统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的珠海洪湾、汕尾遮浪、江门广海、湛江霞山4个渔港开展防污治理为重点的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全省25个一级以上渔港落实渔港综合管理制度(已于2021年8月完成),推动17个渔港经济区所在市县编制发布本区域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目前,饶平、南澳、番禺、江门、湛江湾、遂溪-廉江6个规划已经印发实施),启动2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广州番禺、汕头南澳项目现已紧锣密鼓着手实施),今天这两个项目所在的地市领导也来到了发布现场,一会儿大家可以提问。推动具备条件的渔港升级认定为国家中心(一级)渔港,启动3-5个平安渔港项目建设(目前雷州乌石、饶平海山、陆丰东湖3个项目正拟评审纳入项目储备库),推动18个渔港在建项目建成验收(已有8个完成交工或竣工验收,其余10个渔港预计在2022年内完工)。计划到2025年建设3-5个渔港经济区及10-15个平安渔港,推动全省沿海二级以上及全国定点上岸渔港全部落实渔港综合管理制度,目前全省112个渔港已经全部建立渔港综合管理制度,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下一步重点是抓好落实。
二是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此为“塘”)。实施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推动渔业产业标准化发展、实施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优化近海传统养殖、推动深远海养殖发展等5大举措,明确6项任务目标。2021年主要是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开展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到2022年开展“六个统一”示范平台建设,扶持主产区、主导品种塘头冷库、冷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拟结合广州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进行试点,在原有23个水产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础上继续创建。计划到2023年,开展“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生态化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建成广州、佛山两个养殖池塘省级改造示范市,打造不少于30个美丽渔场、10个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10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智检小站。
计划到2025年,优化近海传统养殖。支持潮州、珠海等市开展海洋传统养殖网箱升级改造示范。与此同时,拓展深远海养殖发展空间、鼓励发展大型养殖工船,推动近海养殖向深远海转移。建设汕头、惠州、珠海、阳江、湛江“五大”深远海养殖区。创新发展“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新模式,打造服务配套完善和特色鲜明的“海上度假村”。
三是加快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此为“海”)。主要开展推动全省海洋牧场产业化发展、建设珊瑚修复示范场和海洋牧场监管平台、发展“海洋牧场+深水网箱”产业、启动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和海上风电产业建设等4项举措,明确5项任务目标。其中:计划到2022年完成推动海洋牧场产业化发展,启动珊瑚修复示范场建设和海洋牧场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海洋牧场+深水网箱”产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启动“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和“海洋牧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先行在珠海万山、深圳大鹏湾以及阳江南鹏岛海域进行试点)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推进、加大资金投入、严抓攻坚落实等4个方面。接下来计划尽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抓总推进攻坚行动,并将美丽渔场(渔港)建设纳入珠三角“五美行动”的“美丽河湖”行动中。
各位记者朋友,接下来我们将强化组织领导、资金保障、考核评估等各项措施,保障《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力争推动我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主持人陈松:谢谢高庆营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
提问省农业农村厅,根据渔港建设攻坚行动的部署,较高定位地提出了建设一批渔港经济区的目标,请问省委省政府计划如何来实现这个难度不小的跨越式发展?谢谢。
高庆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渔港经济区?渔港经济区在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出台《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首次提出,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从这一定位上不难看出,渔港经济区既是沿海渔业产业的载体和发展平台,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规划》提出,要在全国沿海建设10大沿海渔港群,形成93个渔港经济区,推动产业集聚、人流集聚和各种资源要素集聚,进一步繁荣区域经济,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广东将统筹建设17个渔港经济区,其中国家级渔港经济区8个。
我省高度重视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2019年12月,《广东省委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做强产业振兴抓手,打造渔港经济区等3个重大平台,统筹建设饶平、徐闻等17个渔港经济区,吸引和集聚现代渔业要素,推动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2021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将“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清单,提出“推进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打造渔港经济区,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到2022年,推进若干个渔港经济区以及‘平安渔港’建设”。
2021年10月底,全国有12个项目获批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我省占2个(广州番禺、汕头南澳),作为渔港建设攻坚行动的重头戏和亮点工程,我省在《行动方案》中明确广州番禺、汕头南澳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作为广东省渔港经济区先行先试区。两个项目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资金量大。单个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及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共4亿元,连带吸引其他途径投资,总投入均达到12亿元以上。二是关注度高。项目得到国家部局大力支持、省府高度重视,我省各市县也积极作为,是中央有部署,省委省政府有要求,特别是渔民群众有需求、有期盼的重要任务,对推动提升全省渔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是辐射效应明显。项目所在地通过建设渔港经济区,兴市场、抓配套、拓街道、建小区,能有效推动港区城镇化和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民增收,辐射带动重要渔区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针对各渔港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等合理布局,明确各渔港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逐步实现广东省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渔区城镇化。谢谢!
南方农村报记者
提问汕头市政府,汕头市南澳县旨在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渔工贸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渔港经济区,请问汕头市是如何谋划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的?谢谢。
赵志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汕头南澳的关心。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文件要求,汕头市委市政府、南澳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自筹资金完成项目规划、解决项目用地储备、落实引进社会资本实施渔港经济区配套项目。
2021年6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编制并对外公布。10月底,《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答辨,成功“入篮”全国第一批渔港经济区项目库。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覆盖整个南澳县,以“一岛两环三区”统筹空间布局,以国家海洋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区域渔业综合性产业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渔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区、特色海岛渔旅休闲与渔文化特色展示区为发展定位,目的就是要充分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经济区计划建设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获交易、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协同发展的现代渔业经济区。经济区将云澳中心渔港综合产业区,定位为美丽渔乡小镇,建设成为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的“渔人码头”;将后江渔港综合产业区,定位为冷链物流中心基地;将吴平寨渔港生产休闲产业区,定位为山海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84亿元,发展路径计划分三步走,首先是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最终渔港经济区特色形成。经济区预计到2024年,基本完成云澳中心渔港、后江渔港、吴平寨渔港、鹿仔坑停泊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从而提高港区卸鱼效率、补给效率、作业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渔船有效避风率100%,渔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预计到2030年,南澳渔港经济区可实现年总产值59.7亿元,各渔港的卸鱼量达到19.2万吨,年游客接待规模将会达到900万人次。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落地建设,对促进南澳及周边地区渔业三产融合、推动汕头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接下来,汕头市将按照国家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具体指导下,科学组织、有效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早日发挥渔港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渔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请问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庆营副厅长,在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海洋牧场成为网上热词,请您谈一谈目前广东省海洋牧场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海洋牧场工作。谢谢。
高庆营: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指的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自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人大议案的形式推动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拉开了21世纪我国沿海大规模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序幕。
截至2021年,我省累计建设人工鱼礁区50个,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投放人工鱼礁331万空方,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335平方公里。其中养护型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4%,排名第一。同时,我省结合人工鱼礁建设开展增殖放流,统筹各类资金3亿元,共增殖放流海水鱼类、贝类、虾类苗种34亿尾(粒)。我省海洋牧场项目的推进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同时还带动了休闲渔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对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省正研究出台广东省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21-2025),加快推进我省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海洋生态资源,突破资源环境制约,优化渔业空间布局,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为实现人海和谐提供示范。
一是打造三个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牧场模式,推动海洋牧场与深水网箱、风电产业和休闲渔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人海和谐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养殖产业模式等模式的海洋牧场。
二是大力探索、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到我省海洋牧场建设和管护中,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融资机制。
三是加强智慧管理,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提升海洋牧场管护水平,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着力建设“互联网+海洋牧场”模式,搭建海洋牧场立体观测体系,打造具有核心自驱动能力的智慧牧场,实现海洋牧场区“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提高全链条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塑造广东特色海洋牧场文化。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和提升海洋文化内涵,重点培育海上垂钓、渔区观光、海洋研学等海洋牧场旅游新业态,打造特色海洋牧场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以海洋牧场优质水产品为基础,建立海洋牧场产品产地认证系统,实现海洋牧场产品可追溯,形成以品牌为基础的产品价值提升效应。谢谢!
广州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里,将广州的番禺定位为大湾区渔业科创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请问广州市如何把握定位,打造番禺渔港经济区,让莲花山千年古港重新起航?谢谢。
蔡伟科: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既有珠江干支流航道通往各地,又有高铁、城际轨道、地铁等综合交通路网。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点,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渔业基础优势突出,区域内咸淡水交汇,潮流水丰裕,已形成特色健康养殖产业带,附加值较高的海水养殖品种资源丰富,养殖规模居全省前列。
《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将围绕“五大渔港”建设目标,聚焦“五个依港”发展思路,一是建设智慧渔港系统,打造智慧渔港,实现依港管渔,保障渔业科学安全管理;二是建设砺江涌避风锚地、上下涌避风锚地,打造平安渔港,依港养港,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建设上涌休闲渔业码头、休闲渔业综合体,打造绿色渔港,实现依港拓渔,促进渔业产业程度融合;四是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园、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亚运大道砺江河大桥及启动区交通工程,打造产业渔港,实现依港兴业,构建渔港经济区发展平台;五是依托上下涌避风锚地工程,开展渔村的微改造,建设渔民文化广场、疍家文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平台,打造人文渔港,实现依港兴城,推进美丽渔业村镇建设,规划打造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渔业新标杆,建设渔业文化旅游消费中心、海洋渔业集聚中心、数字渔业总部经济中心。
到2025年,成为广东省“十四五”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0年,构建产业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成数字渔业总部经济和国际海洋渔业文化交流中心。
规划期内,计划新增1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4个渔业产业提升项目、4个渔旅融合项目,做大做强至少2家渔业龙头企业,打造至少2个渔业品牌,打造特色渔村振兴典范,并将发挥莲花山渔港龙头引领作用,优化提升番禺东部文旅休闲廊道、南部生态绿色观光廊道,推动形成渔业科技创新核心、渔业文化展示核心、三产融合示范核心,发展国家级工厂化育种育苗样板区、国家级名优特色水产种业繁育区、国家级水产种业数字化示范区、名优水产种苗推广经济区,形成辐射带动石楼、石碁、桥南、沙湾、化龙5个镇街协同发展的渔港经济区,逐步形成“一港引领、两翼提升、三核推动、四区发展、五镇协同”的总体布局,打造海陆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新型渔港经济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
提问省农业农村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对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我省在此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探索,有什么突出亮点?谢谢。
高庆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广东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积极推进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具体做了三方面的创新工作。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养殖尾水治理试点。2020年,我厅从中央渔业油价补贴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中统筹了5450万元,在广州、佛山、江门、清远、韶关和梅州等市开展了多个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在不同地方针对不同养殖模式探索适合当地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为珠三角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提供实践基础。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以科技支撑推动池塘转型升级。推广农业农村部推荐的重大引领性技术,大力发展“集装箱+生态池塘”集约养殖与尾水高效处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鼓励引入运用多营养层级循环利用、渔稻综合种养、渔菜共生、渔草轮作、渔草共作等生态养殖模式。组织编印《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推荐模式》,列出14种尾水处理模式供各地借鉴参考。
第三,出台扶持政策,稳步推进池塘升级改造。从2016年开始,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4市出台了池塘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的相关扶持政策。
其中,广州将尾水治理纳入“河长制”,2018-2019年共完成全市20.4万亩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水治理,尾水治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治理的池塘100%达到二级水标准,67.8%达到养殖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佛山市出台《养殖鱼塘标准化改造规划(2019-2030年)》《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五年工作方案(2019-2023年)》。目前正在制定《佛山市全域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7年)》。佛山市计划利用5年时间,对全市52万亩养殖池塘标进行升级改造,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池塘升级。中山市组织开展了《中山市水产养殖水质环境调研、评估及减排技术策略》研究,积极引导养殖大户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建立奖补机制,建立5个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场。
东莞市在2020年就印发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对按照《东莞市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实施治理,试点单位经验收合格的,按治理养殖面积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1500元/亩,单户奖励总额最高60万元。计划在2022年参照国家和省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管理细则,制定东莞市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管理细则。谢谢!
主持人陈松: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会后向相关发布人了解。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来源:南方+
转自:海洋与渔业杂志 2022-01-13
《一图读懂“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5-V_mPZumH0HSXjYJXdw